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了?国家医保局回应

  有网民称“地方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了”,对此怎么看?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当然不是。2021年,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(含生育保险)收入2.88万亿元,支出2.4万亿元。总体上看,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,略有结余,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,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。事实上,正是在医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,国家医保局2018年组建以来,逐步将许多新药好药调进医保目录,实现了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、水平显著提升。

 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同志还表示,近年来,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,4年间500多个新药好药被纳入目录,而且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,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,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,反而造成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,影响医保制度的统一性、公平性和平衡性。

  全文如下

 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同志就地方增补医保药品“调出”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

  近日,有媒体发布“部分药品年底将调出地方医保目录”等新闻,引发一定社会关注。这些药品为什么调出医保目录?会不会影响患者用药?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。

  问:去年9月份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全民医疗保障规划》,提出“2022年实现全国基本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”,请问有关政策目的是什么,为什么有这样的考虑?

  答: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,始终高度重视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工作,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,创新建立药品目录准入谈判机制,在坚持保基本、可持续基础上,把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用药范围。一是在准入谈判方面,积极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优势,依托全球人口最多药品市场,整合全国用量开展价格谈判,许多“天价药”谈出“平民价”,多数药品获得全球最低价。通过准入谈判,4年累计250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,平均降价超50%。二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调整周期从过去最长的八年大幅缩减至一年,4年累计纳入507个新药好药,调出391个疗效不确切药品,现行版医保目录西药和中成药增至2860种。三是在药品结构方面,肿瘤药、慢性病、罕见病和儿童用药等保障短板逐步补齐,医保目录内药品结构和疗效水平大幅优化,多数治疗领域的药品保障实现与国际同步,保障能力明显提升。四是着力推行“双通道”机制,明确医疗机构作为谈判药备药主体的责任,同时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供应保障范围,让患者尽快用上谈判药品,极大提升谈判药品可及性。总的来看,近年来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、水平显著提升,有效减轻了参保患者用药负担。

  在稳步扩大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同时,针对医保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,国家医保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把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作为一项重点任务。2020年2月印发的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》明确提出,要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。2022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也把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列入今年工作任务。根据党中央、国务院要求,国家医疗保障局积极稳妥推进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工作,综合考虑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、临床和群众用药习惯、药品更新换代周期等各种因素,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补药品三年“消化”计划,即从2020年开始,按照第1年40%、第2年40%、第3年20%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,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。

  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之初,针对当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少、地区间用药习惯差异大的情况,国家允许各省份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、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等实际情况,可以自行增补部分药品,但不能超过国家目录“乙类药品”数量的15%,这是针对当时医保环境的权宜之策。近年来,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,4年间500多个新药好药被纳入目录,而且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,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,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,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,反而造成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,影响医保制度的统一性、公平性和平衡性。

  因此,实现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,是解决我国医疗保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。一是有利于增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、医疗保障待遇的平衡性和普惠性。二是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购买市场,更好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作用。三是有利于为更多新药好药及时调进医保目录腾出空间,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。四是有利于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利性,改善医保服务体验,增进民生福祉。

  问:目前各地医保增补药品的“消化”工作进展情况如何?

  答:截至今年6月30日,全国已有1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前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补药品的“消化”任务,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其余16个省份药品“消化”的完成时间为今年年底。也就是说,到2022年年底,全国所有省份都将完成地方增补药品“消化”工作,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。总体上看,这项工作的推进是平稳有序的,临床和群众用药基本没有受到影响。

  问:有网民称“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了”,您对此怎么看?

  答:当然不是。上面我已经回答了“消化”药品的目的和意义,这里我介绍一下全国医保基金大致情况。2021年,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(含生育保险)收入2.88万亿元,支出2.4万亿元。总体上看,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,略有结余,收支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,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。事实上,正是在医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,国家医保局2018年组建以来,抖客网,逐步将许多新药好药调进医保目录,实现了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、水平显著提升。

  问:请您谈谈北京市这次“消化”药品的情况。

  答:关于北京市第三批“消化”药品,大部分媒体的报道都是客观的,也有部分自媒体在转发消息时突出“调出药品含氨氯地平、布洛芬等”,引起社会关注,主要原因是存在一些误解。本次北京市调出的“氨氯地平”,实际上是“氨氯地平滴丸”,临床上氨氯地平主流剂型是片剂或胶囊,有数十家企业生产,且一直是医保目录内品种,调出的滴丸剂临床几乎没有使用。数据显示,从去年9月到今年6月,北京医保基金实际支付氨氯地平各种剂型费用近3亿元,而滴丸剂型为0.涉及的“布洛芬”,实际上调出的仅是“布洛芬凝胶”,现有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“布洛芬”有胶囊、片剂、口服液、颗粒剂、软膏等多种剂型,完全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。

原标题:【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基金不够用了?国家医保局回应
内容摘要:有网民称“地方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医保 基金 不够用了”,对此怎么看?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当然不是。2021年,全国基本医疗 保险 基金(含生育 保 ...
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115313.html;
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上一篇:证监会:推动科创板做优做强 扎实做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各项准备
下一篇:公募基金二季报收官 重仓股名单揭晓 合计持股市值超3万亿元!扎堆五大行业